新时代办好高校思政课的信心与底气

发布者:威廉亚洲体育在线登录网站发布时间:2023-10-24浏览次数:


来源:云南学习平台 2023-09-26 作者:张艳 赵飞

“办好学校思政课,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办好思政课,是我非常关心的一件事。”“办好思政课,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但最重要的是解决好信心问题。”这些声音掷地有声,充分体现和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思政课的关心和厚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建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多个全国性重要会议和重要场合,习近平总书记都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就高校思政课建设作出了重要论述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思政课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全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根本性转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成效明显,这些为新时代办好高校思政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办好高校思政课的条件更加充分、底气更加充足、信心更加坚定。

一、政治底气和制度自信是新时代办好高校思政课的根本保证

政治引导是思政课最基本的功能。早在1958年春,毛泽东同志在一次谈话中指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65年8月,毛泽东进一步提出:“办教育也要有政治水平。”1968年7月,毛泽东发表关于高等教育办学方向的“七二一指示”提出:“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我们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未来30年,我们培养的人要能够完成‘两个一百年’的伟业。这就是教育的历史责任。”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任务。这些重要论述指明了办好思政课,为党和国家事业培养人的教育目标。因此,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治理体系、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民生保障制度、社会治理制度等内容,这套制度体系在新中国70多年实践的巨大成功,就是最有力的实践证明。2022年我国GDP突破120万亿元,同比增长3%,稳居世界第二位。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指出:“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是我们办好高校思政课最深厚的底气、最坚实的基础和最十足的信心。对此,我们必须要有高度的政治底气和制度自信。

二、政策出台和政策支持是新时代办好高校思政课的有力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仔细回顾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的历史,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政课建设,无论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是历来把政治理论课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进行安排部署。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意义,为推动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党中央专门面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召开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思政课建设把脉定向,无论是在新中国高等教育史上,还是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上都前所未有,在党的百年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尚属首次,这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前进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先后出台10多个关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对教育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意识形态工作等高度重视,并且对思政课建设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已经颁布实施30多个关于思政课建设的相关文件。其中涉及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文件达到20多个。从2019年起,国家社科基金增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之后,全国思政课教师数量大幅增加,截至2021年底,我国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超过12.7万人,较2012年增加7.4万人,较2016年增加6万人,比2018年增加5万多人,队伍配备总体达到师生比1:350的要求,高学历、年轻化已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新常态,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日益壮大,结构明显优化,素质大幅提升,平台加快建设,内涵提质增效,充分彰显和反映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社会地位、政治地位、职业地位不断提升,充分彰显和反映了高校思政课教师幸福感、成就感、荣誉感、认同感不断提升,“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成为每一位思政课教师的自觉追求,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社会浓厚氛围正在积极形成。这一系列政策红利密集释放和带来的发展契机,在构建格局、队伍建设、政策支持、机制保障等方面采取了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为高校思政课建设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政策支持和政策保障,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发展,让我们办好高校思政课政策底气更足、信心倍增。

三、实践底气和育人成效是新时代办好高校思政课的强大动力

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当前,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对比更加鲜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1%、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年末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5.5%……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一组数字,是中国“成绩单”的最新写照。反观西方,2021年美国国会山骚乱事件震惊世界;2023年3月伦敦发生规模庞大的抗议活动……美国在世界各地发动“颜色革命”,危害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正如2015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尖锐地指出:“搞了西方的那套东西就更自由、更民主、更稳定了吗?一些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模式,结果如何呢?很多国家陷入政治动荡、社会动乱、人民流离失所。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充分展现了中国制度无论是在平时还是在危急时刻都展现出强大的优越性和有效性,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上创造了史所罕见、世所罕见的奇迹,再次有力地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其实早在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就指出:“我国的实践向世界说明了一个道理: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可以说,我们用事实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宣告了各国最终都要以西方制度模式为归宿的单线式历史观的破产。”“中国之治”的巨大成就为新时代我们办好高校思政课提供了鲜活、生动的教材,“西方之乱”的鲜明对照为新时代我们办好高校思政课提供了发人警醒的反面教材。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自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来,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全力推进,新发展格局着力构建,深化改革蹄疾步稳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扎实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发展,民生得到突出保障和大幅改善,创造了全球减贫治理中国样本,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国家安全得到坚决维护,重大风险得到防范化解,社会大局总体保持稳定,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得到大力度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方位开展,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与197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71元相比较,这是巨大的发展变化。正如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些看得见、实实在在的成就就是我们办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最丰富的、最可靠的、最有说服力的理论素材和实践案例,让我们办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底气更足、信心倍增。

四、文化底气和文化自信是新时代办好高校思政课的精神力量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2014年10月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典故“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间的深刻关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带领人民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我们办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最强大的文化底气和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培养文化自信的基石,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2014年1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的高度,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固本培元、立根铸魂的思想力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我们每个人的理想和奋斗、价值观和精神世界都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今天,我们讲要努力办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就是要深刻领悟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引导青年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提振和坚定当代大学生的文化底气和文化自信。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支撑,是中华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资源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同正在开展思政课现场教学的师生们亲切交流,强调“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道理,深刻领悟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这为我们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指明了方向路径。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凝聚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独特思想和精神风貌的文化,是贯通古今、融汇中外的思想文化结晶,代表着人类文化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精髓,这是我们着力办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最深厚的精神力量和精神支柱。因此,我们要着力把握和运用好繁荣兴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我们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带来的丰富思想政治资源和知识文化资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旗帜、思想引领、文化导向的作用,不断增强我们践行当代大学生价值引领的底气与信心。

(文章系昆明医科大学2023年宣传思想文化课题——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提升的实践路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1211000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