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要融入“大思政课”建设

发布者:威廉亚洲体育在线登录网站发布时间:2023-08-15浏览次数:

 

来源:云南学习平台 2023-07-14 作者:勾英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职业院校要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把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应用型高校大思政课建设,既是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劳动教育取得实效性的关键。

把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的主渠道。应用型高校培养的是具有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高素养的职业人才需求。应用型高校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必然要依靠“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把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教育融入“大思政课”建设,充分发挥丰富课堂、拓宽平台、聚合师资的重要作用。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中,我们突出运用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阐释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本质内涵。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为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国工匠、建设制造业强国作出贡献。

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完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大思政课”的平台支撑。应用型高校注重人才培养实践模式,有利于把“大思政课”建设与劳动教育特别是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协同推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完善学生劳动教育体系:一是将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二是积极开展“爱校园”劳动教育,为学生提供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不出校门就能培养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三是积极组织开展“爱社会”公益劳动,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劳动活动;四是扎实开展社会实践和实习实训,锻造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帮助学生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着力打造沉浸式“大思政课”,在体验中感悟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学校和企(行)业两种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一方面,通过高科技手段,打破现实教学场域的限制,借助VR眼镜、5G技术等,让学生置身于虚拟现实场景之中。在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教育中,以工匠精神为重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工匠精神。另一方面,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扩充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带领学生走进各类蕴含工匠精神元素的场馆,领略原汁原味的匠心独运。如让学生走进春城劳模工匠馆实践教学基地,特邀大国工匠进校园现场讲述自身钻研产品、用心用情守护匠心的故事等等。

形成“一轴两翼三联四同五专”的应用型高校“大思政课”协同育人体系。“一轴”,即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核心主轴;“两翼”,即实现课程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由知识教育向信仰教育提升;“三联”,即立足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为统领,常态化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寻找身边的大国工匠”等主题活动;“四同”,即以“红色体验”“劳动体验”“研究体验”“爱心体验”等实践活动为载体,着力形成“全面保障、全员参与、全程融通、全域拓展”的长效机制;“五专”,即以“专门组织机构、专业师资队伍、专项资金扶持、专项奖励激活、专家团队共建”的五专保障为牵引,全面立体推进建设成果转化,最终结出丰硕果实。人才培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为劳动教育的核心内容,只有融入“大思政课”建设中,才能实现协同育人功效。

【作者系云南工商学院威廉亚洲体育在线登录网站院长;本文系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云南财经大学〉(批准号:21SZJS5301068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