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学习平台 2022-02-14 作者:李刚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总结为“十个坚持”,这是我们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重要原因和法宝。如何把这“十个坚持”有效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达到资政育人的目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把握好五对辩证关系。
把握好学术与学养之间的辩证关系。“学术与学养”是专家孙正聿在谈到马克思主义研究应注意的前提性问题时所提出来的范畴,我们将之用于说明“谁来讲”这个问题。讲授“十个坚持”的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学术与学养的辩证关系,二者缺一不可。一方面要注重理论研究,研究“十个坚持”的内在含义、意义和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深入研究“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自我革命”、“坚持人民至上”与“坚持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与“坚持中国道路”、“坚持理论创新”与“坚持开拓创新”、“坚持胸怀天下”与“坚持敢于斗争”等经验相互之间有什么作用和关系;另一方面要把学问做在“大地”上,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需求和心理,注重陶冶情操和修炼人格。
把握好知识与智慧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事关给学生“讲什么”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在知识层面让学生弄清楚“十个坚持”“是什么”的问题,在“知其然”上有所储备,而且要在智慧层面让学生弄清楚“十个坚持”“为什么”的问题,在“知其所以然”上有所长进。比如说,既要弄清楚“坚持党的领导”有什么要求,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又要弄清楚“坚持自我革命”有什么内涵,为什么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同时还要弄清楚“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自我革命”,这两个“坚持”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让学生清醒认识到“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
把握好党史与逻辑之间的辩证关系。事关给学生“怎么讲”的问题。讲授“十个坚持”时要着眼于让学生“听得懂、记得住”,不能采用“填鸭式”灌输方式,也不能开成“情景式”的故事大会,而要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明白“十个坚持”为什么是党的百年奋斗宝贵的历史经验。比如讲授“坚持独立自主”时,教师既可以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史讲“独立自主为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又可以结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诸如“两弹一星”精神等所彰显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故事,同时还可以结合当下现实,深入讨论坚持独立自主的现实性和重要性。
把握好原则与方法之间的辩证关系。一堂思政课“咋讲好”,这是每一个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的核心问题。评价一堂好的思政课的根本标准就是讲授时注重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也就是不但要促使学生“知其事、究其道”,更要让学生“用其法”。在讲授“十个坚持”时,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知道“十个坚持”的原则性,而且要让学生清楚“十个坚持”的方法论。比如“坚持人民至上”,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的原则,又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切为了人民和一切依靠人民的工作方法。怎么运用好这个工作方法呢?那就要让人民当家作主,不能替人民当家作主,一方面为了人民,就要依靠人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能把民心工程办成民怨工程;另一方面依靠人民,要着眼于为了人民,从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为人民着想,不能掉入群众的“尾巴主义”和地方的“本位主义”的泥潭中而难以自拔。总之,“十个坚持”的原则与方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不能忽视,更不能将其割裂对待。
把握好做事与做人之间的辩证关系。思政教育课程的根本目标在于立德树人,这是讲课应该“讲在哪”的问题。在讲授“十个坚持”时,教师要着眼于做事与做人的道理。因为“十个坚持”中的经验说到底就是怎么做事和怎么做人,比如坚持“党的领导、理论创新、开拓创新、中国道路、统一战线”,不就是教人怎么做事吗?又比如坚持“人民至上、独立自主、胸怀天下、敢于斗争、自我革命”,不就是教人怎么做人吗?因此,在“十个坚持”的资政育人目标上要促进“做好事和做好人”,一方面要让学生做正确的事,同时正确地做事,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做优秀的人,同时优秀地做人,更要让学生把做事与做人统一起来。
(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威廉亚洲体育在线登录网站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