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发布者:威廉亚洲体育在线登录网站发布时间:2021-05-25浏览次数:

 

来源:《河南日报2021-04-21 作者:申晓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论述,为党史教育融入新时代思政课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根本遵循。实现党史教育与思政课互动融合,需要进一步强化时代站位,以现实为问题出发点和落脚点,逆向思考、顺向叙事,正确处理三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故事与理论”的关系

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政课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为载体,理论知识越充实越深厚,思政课教学内容就越丰富越有深度。因此,讲好思政课,理论性是关键。实现党史教育与思政课互动融合,思政课教师在授课时需要把握好党史故事与党史理论的关系,在系统和全面地阐述中国共产党历史事实的同时,侧重于用具体的党史故事、生动的党史人物阐明百年党史的经验启示和历史规律,注重从学理上解析党的历史发展脉络,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讲透彻,把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之下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与人民群众的奋斗史、建设史和发展史讲清楚。教育青年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掌握丰富的党史理论知识。引导青年学生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达到以史明理的教育效果。

二、正确处理“价值与知识”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这表明了思政课具有鲜明的价值性和深刻的知识性,知识性和价值性共同存在于课程教学过程,两者相统一是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实现党史教育与思政课互动融合,要把握好“价值与知识”的辩证关系。中共党史理论通过政治学学科的系统化、体系化、专门化,形成了具有整体性和专门知识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和话语体系,为思政课教学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学科支撑,提升了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知识性。同时,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价值目标在于通过塑造青年学生的价值观而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党史教育与思政课互动融合发展中,将会存在多重教育规律的叠加效应。因此,思政课教师既要遵循一般教育教学规律,向青年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共党史理论,还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规律,引导青年学生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培育高尚道德情操、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三、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强化本领意识。思政课教师对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进行深层次、跨领域、多视角的认识和理解,将教学内容挖深吃透。要准确把握教学进度和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担当、敢为有为,有意识、有原则、有技巧地讲授知识理论。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准确引导学生的思想。鼓励思政课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调动青年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教学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青年学生是具有思维能力的学习主体,思政课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思政课堂参与度、体验感和获得感。要激活学生思维的主体性,让课堂上的他们“身体”和“思维”同时“在场”,使他们的思维神经得以触动、思考能力得到培养、思想境界得以升华,真正形成教师用心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教师主导功能的发挥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彰显要相互结合,而不能偏废其一,实现师生思想的交流互动、碰撞升华,以达到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的以史育人效果。

(作者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