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发布者:威廉亚洲体育在线登录网站发布时间:2020-06-29浏览次数:


来源:《四川日报 2019-10-15 作者万远英

坚持守正不渝,牢牢把握思政课建设的正确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化价值引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载体,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政治性是思政课的灵魂,守正是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根本。只有坚持守正,思政课改革创新才能有坚定立场、正确方向。

守正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思政课要坚持全面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教育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守正在于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当代中国的现实彰显,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高校必须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教育引导学生在更宏大的范围和更宽广的视野理解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为学生的行动指南。

守正在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政课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等方面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创新不止,充分激发思政课建设的生机活力。改革创新是事物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高校思政课的守正离不开创新,创新是关键。只有不断“创新”,“守正”才能获得生机与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八个相统一”为思政课守正创新提供了基本遵循。

推进课堂教学创新,以真理的力量引导学生。思政课教师“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着力解决好“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教学形式的改革创新固然重要,但“内容为王”的教学定律仍是改革创新之本。“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基础在教学内容,关键在以理服人。思政课教师要从学理上展开研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说理性,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有效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推进教学形式创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思政课教师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把握和利用学生认知学习、成长发展、信息接受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思维特点、个性喜好,精准定位学生需求,扎实推进“精准思政”。在课堂教学中,搭建师生平等对话的机会,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手段,融讲授、探究、展演等各种教学方法于一体,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使思政课更能触动学生的心,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程。

推进实践教学创新,奏响合力育人的“交响乐”。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只有根植于实践才具有强大生机与活力。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要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用好“社会大课堂”,协同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结合、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结合、学校-社会-家庭-学生的结合,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合力育人的“交响合奏”。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各高校应构建起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的思政课教师培养体系,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加大思政课教师激励力度。激发思政课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课,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西华大学威廉亚洲体育在线登录网站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