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发布者:威廉亚洲体育在线登录网站发布时间:2019-11-27浏览次数: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9-11-27 作者:杨文娟

日前,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有了新蓝图。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小学思政教育一线的“老兵”,我对中小学思政教育现状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当前中小学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有:专业师资匮乏、新教材缺少系统培训、部分学校课程计划不落实,甚至有挤占挪用现象。对此,学校需对症下药,加强中小学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

队伍怎么建——加强人才储备,提升专业水准

教师队伍水平是影响思政课质量的最关键因素。目前,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容乐观:专职教师缺乏,兼职教师普遍没有进行过系统培训,大多数是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兼职,时常会有充课时的任务观念,鲜有专门的研究。在语文、数学等学科学业压力大的情况下,还存在着挤占课时、挪作他用的现象。

针对这一现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配齐配强专、兼职教师。专职教师尽量做到一所学校至少一名;兼职教师要相对稳定,同时加强专职化培训,突出培训的序列化、有效性。二是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引领培养作用,让一批骨干教师先“冒出来”,让名师工作室在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三是积极发挥政策导向功能。《意见》已经明确了思政课教师发展的若干利好政策,要鼓励优秀教师来教思政课,“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有爱国情怀的人讲爱国”。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六要”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应是选拔思政课教师的标准。要鼓励党组织负责人亲自上思政课,或者经常去听思政课,关心思政课开设情况。

教材怎么教——加强教材研究,提升培训力度

2019年秋季学期,全国中小学统一使用新的部编版教材,《道德与法治》也正式成为中小学思政课的重要指南。但对思政课教师而言,教材解读是一大难题。

相比于原来使用多年的苏教版《品德与生活(社会)》而言,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存在几大特点:一是注重教材的启蒙性、教材内容的基础性、教材风格的童趣性;二是要彰显“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小学生基本文明素质的核心”的意义;三是教材呈现丰富的“原材料”,使儿童通过具体的生活事件理解道德、践行道德;四是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有效落实法治教育。尤其是六年级的“法治”专册教学难度最大:内容新、概念多、容量大,离学生生活较远。

因此,中小学思政教育的当务之急是组织教师培训,尽快保证专、兼职教师上岗能力。一是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可以分册进行,请先行参加过培训的骨干教师进行再培训。例如,可以组织“法治”专册教材或思政课相关主题培训,通过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对专、兼职思政课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二是提高培训的生动度。譬如以生动的课例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引发讨论共鸣。三是强化培训的常态化。教师对教材研究最主要靠的是日常的钻研、同伴的合作,因此,让思政课集体备课做到“定时、定人、定主题”是最有效的培训。

价值怎么显——加强价值引领,提升国家认同

思政课是具有鲜明取向的课程,即立德树人。以往,人们对思政课的评价是假大空、可有可无;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一讲到底的灌输式;在评价考核中则以死记硬背概念为主,不注重实践的运用、价值的引领。如今,思政课是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主阵地,承载着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重要任务,关乎青少年的价值观确立。因此,作为一门国家课程,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必须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学,在“彰显国家认同”上下功夫。

一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课应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消化、践行的主阵地。每一名思政课教师要熟记、深悟并结合教学案例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真正认同、认真践行。二要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广大思政课教师要善于梳理教材中关于“爱国”主题的教学内容,要提炼适当的教学方法,要变灌输式为互动式、体验式、启发式,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爱国爱家。三要强化“法治”意识。“道德与法治”课的“法治”教学定位是:着重普及宪法常识,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思政教育也是大众化的、普及性的法治教育。

(作者系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教育局局长、常州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