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与共识

发布者:威廉亚洲体育在线登录网站发布时间:2021-09-02浏览次数:

 

来源:云南学习平台 2021-07-29

面对信息技术推动下网络社交平台的迅速崛起,我们党立足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在科学研判信息技术革命发展潮流的前提下,在总结我国现实社会和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经验以及分析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有益成果的基础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来谋划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的建设问题。科学定位和准确把握了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地位、重要前提、根本路径、政治保证等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

战略定位: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重中之重。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网络社会的发展已经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既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也成为各种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交流交融交锋的主要平台。所以,网络社会已经成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能否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直接关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用“最大变量”来形容互联网的发展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严峻性,对此,我们要辩证地加以分析、全面把握。

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强调传统安全中的军事安全、国土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等要素的同时,进一步阐释了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11个方面的安全要素。而意识形态安全直接关系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内容。意识形态作为建立在特定阶级利益基础之上,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展道路以及发展模式进行自我规定和自我辩护的思想理论体系,对凝聚民心,调节社会矛盾,维护国家政治稳定,保障政权性质起着重要作用,贯穿于各个具体安全要素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家安全的各个方面。因此,意识形态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和灵魂,意识形态建设对国家安全的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网络社会日益成为经济社会生活的重要场域,网络社会对现实社会的影响日趋深刻,人类社会日趋呈现出网络社会同现实社会“二元一体”生存状态的当下,网络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社会的意识形态建设则成为信息网络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两个一百年”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在网络社会已经成为意识形态建设重要场域的当下,只有充分发挥网络意识形态在价值引导、精神凝聚、社会整合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才能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调动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确保这两大阶段性目标任务按时顺利完成。网络意识形态建设能够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价值引导。“两个一百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体现,这个目标本身就是科学性同价值性的内在统一。因此,在努力实现这两大历史性目标的过程中,就更需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作为价值体系的价值导向、价值评价和价值规范等功能,使社会成员能够在这一科学价值体系的正确指引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致力于两大目标的伟大实践。网络意识形态建设能够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精神支撑。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所具有的这种强大凝聚和激励功能,通过勾画蓝图、明确目标,阐明利益、赋予责任,指明路径、增强自信等方式,唤起全体社会成员的主人翁意识,激励社会成员担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以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到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从而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完成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网络意识形态建设能够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整合机制。网络意识形态建设能够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起到利益整合的作用,有效地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社会成员的团结统一。

重要前提: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原则。这是由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科学性、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所决定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以及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理论武器。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被中国近百年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了的唯一适合自己的科学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我们只能坚持,决不能放弃。此外,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也决定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现实必然性。

正确处理一元主导与多样化常态的辩证关系。从理论逻辑来看,在意识形态领域,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一元主导与其他阶级和社会集团多样化意识形态并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也要正确处理这一辩证关系。主导性是建立在多样性基础之上的,是多样性中的主导,没有多样性也无所谓主导性。但过分强调主导性会导致人们思想僵化,甚至出现意识形态“万马齐喑”;同样,多样性也是建立在主导性指引之下的,没有主导性,多样性也要受破坏。片面强调多样性就会导致意识形态发展的无序,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因此,面对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日趋复杂的局面,我们既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反对一元取代多样或用多样否定一元,又要在多样中坚持一元,丰富和巩固一元。在协调处理一元和多样的辩证关系中推动我国网络社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巩固和发展。从现实实践来看,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只有同其他非主流的意识形态在比较、吸收和借鉴中,才能体现主导,丰富自身的内容,拓展意识形态建设的途径。另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只有在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批判和斗争中,才能引领多样化的思想文化和社会思潮,切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充分认识网络意识形态多样化的客观实际。社会思想观念的多样性也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客观存在。应充分看到各种思想认识、价值观念、社会思潮异常多样、多元、多变的复杂局面,这既是现实社会意识形态多样化的网络化折射,也是网络社会虚拟性、去中心等特性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意识形态作为特定阶级利益诉求的集中体现,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所有阶级斗争的历史即表现为不同意识形态斗争的历史。因此,意识形态的多样化是阶级社会以来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当前,我国网络社会呈现出各种思想认识、价值观念、社会思潮异常多样、多元、多变的复杂局面,这既是现实社会意识形态多样化的网络化折射,也是网络社会虚拟性、去中心等特性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因此,对网络社会呈现出的意识形态多样化现象要有一个理性、客观和辩证的认知。网络社会作为一种同现实社会既紧密相连又相互区别的社会存在形式,现实和网络两大物质存在基础共同决定了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多元、多样状态的合理性和必然性。面对网络意识形态这一多样化状态,我们既不能视而不见、无所作为,又不能夸大问题,放大矛盾,也不能采取简单化的方法处理。同时,还要深入分析、应对网络意识形态多样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采取切实措施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引导和整合,其中当然包括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批判。

重要途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举措。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定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的新成果,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本质体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舆论走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代表内容的真实性,代表范围的广泛性,表现形式的亲和性,能够激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为引领网络社会思潮提供了价值指引和价值共识。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对社会多样化价值诉求的高度概括和凝练,反映了大多数社会成员的价值诉求,因此能够引起广泛的价值共鸣和价值认同。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本质内容的高度概括,以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形式向全社会表明了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指向和价值诉求,极大地提升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和认同的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流意识大众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既反映了大多数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又涵盖了不同层次群众的多样化价值诉求,既坚持了内容本身的科学性,又符合网络传播大众化、通俗化的要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强大的凝聚性。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最大限度地引领多样化的网络社会思潮。

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成果渗透到网络的各个环节。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并行之有效的原则要求、方式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探索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中,我们要积极借鉴这些有益的建设成果,有选择地把适用的原则、好的方法移植或嫁接到网络社会中去,从而推动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获得新发展。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注重舆论宣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宣传成果贯穿到网络传播媒体的宣传报道中。注重教育引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教育成果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注重文化熏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文化成果渗透到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传播中。注重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制度成果纳入到网络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中。

政治保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

党管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主导和管理意识形态是历史形成的,这既是作为执政党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原则和基本经验。因此,无论国内外形势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无论是现实社会还是网络社会,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必须始终坚持,不能有丝毫动摇。首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坚持党的领导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能否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建设的功能作用,直接关系党的领导地位是否巩固。其次,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既是党的领导整体性的必然要求,又是党执政本质的重要体现。再次,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既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又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入新阶段、应对新挑战的必然选择。

切实加强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以加强正确的价值取向为着力点,在不断提升驾驭意识形态复杂局面能力的过程中,推动党的领导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良性互动,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奠定坚实的政治保证。加强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否在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中抓住新机遇,实现新突破,关键在于能否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因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真正融入网民,倾听网民呼声,了解网民诉求,走好网络群众路线;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以紧紧围绕网民的诉求特点来推动主流意识形态内容体系、表现形式、表达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也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在制定、实施网络社会管理的各种方针政策中,始终代表、反映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诉求。

加强党对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着力提升党员干部网络意识形态建设能力。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网络意识形态建设能力成为当前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抓手。而能力本领不是天生的,增强能力,拓展本领只有通过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也只有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反复的实践中才能内化为自己的本领。

【执笔: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党建教研部 王浩】